天后古庙、民国建筑、石雕壁画……南沙这座小镇的惊喜怎么那么多?

时间:2025-04-05 06:12:54来源:新闻雷达网 作者:梦归

南沙,有历史记载的开发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南宋。如果南沙有一张文旅地图,南沙区黄阁镇一定会被着重圈出来。在这里,丹桂花开,粤韵悠长。天后古庙烟霞绕祈福声声传九霄在黄阁镇,伫立着一座被岁月雕琢的天后古庙。飞檐翘角、红漆大门以及精致的雕刻,无不透露出历史的厚重与沧桑。相传,天后是海上的守护神,曾在风雨交加的夜晚显灵,救助迷途的渔民。于是,每逢特殊的节庆,村民们都会聚集在庙前祭拜,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岁月更迭,庙宇依然。孩子们在庙前的空地上嬉戏,青年男女在庙会中相遇,老人们在庙旁的丹桂树荫下闲聊。天后古庙不仅是一栋古建筑,更是人们心中永恒的精神家园。小红楼畔花满蹊岁月静好梦依稀东里红楼在黄阁镇东里村的悠长巷弄里,东里红楼安静伫立,细细诉说着往昔的故事。红砖外墙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柱式门廊与柚木门窗的设计,融合了中西美学,展现出端庄与灵动的和谐之美。东里红楼81岁的村民麦老先生回忆道:“我的伯父麦东正当年靠着在广州和香港之间的贸易起家,他用船将广州的蔬菜水果运到香港卖,再把香港的火腿罐头运回广州。有一次,他从香港运回一船的红毛泥(水泥)和钢材并从外地请来师傅,在我们村里建了第一栋钢筋水泥楼,这就是东里红楼。”如今,东里红楼不仅是黄阁镇历史的见证,也是文化的传承之地。走进东里红楼,时间的涟漪似乎在空间中荡漾,唤起那些民国时期关于奋斗与繁荣的记忆。麒麟舞动展英姿古韵翩跹映华年麒麟舞,作为黄阁镇传承了200多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灵动与神秘吸引无数目光。麒麟,这个神秘而威严的瑞兽,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在麒麟舞中,它仿佛被赋予了生命,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人们眼前。两位舞者配合默契,一人舞麒麟头,一人舞麒麟尾,以轻盈的步伐与矫健的动作,将麒麟的喜怒哀乐表现得淋漓尽致。麒麟舞不仅是表演,更是一种艺术。其道具匠心独运,精美绝伦。麒麟头由黄竹编制,彩绘龙凤八卦图案;麒麟尾选用红、黑、黄、青、紫等五彩拼接,寓意吉祥如意、五谷丰登。它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传递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精神风貌。李滚元广州市级非遗传承人在黄阁镇这片古老而充满韵味的土地上,李滚元,这位年逾八旬的麒麟舞老教头,犹如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传统文化的长空。1987年,大塘村成立“和乐社”武术馆,如同春风拂面,让沉寂已久的麒麟舞再次焕发生机。李滚元成为“和乐社”社长及总教练,带领大塘村麒麟队参加国家、省、市各项赛事获奖无数。2000年,李滚元与李永潮携手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对传统的麒麟舞进行了改造和创新,参加首届全国广场民间歌舞大赛一举夺得民间文艺界的至高荣誉——“山花奖”,让黄阁镇麒麟舞的名字响彻云霄。麒麟舞,不仅是黄阁镇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教子志存高远处朝天壁画梦飞扬黄阁镇辅党麦公祠门上的《教子朝天图》,高约一米、长近三米,由清代道光年间的梁汉云大师绘制,描绘了翔龙穿云的动人场景。老龙威严而庄重,小龙活泼而灵动,它们在云雾间穿梭,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关于传承与希望的永恒主题。而那轮洁白的太阳,如同点睛之笔,为整幅画面增添了几分神圣与庄严。这幅壁画,不仅仅是一幅艺术品,更是岭南地区耕读传家文化的生动写照,寄托了古代大家族对子孙读书科举、光耀门楣的美好祝愿。在南沙黄阁镇天后古庙、东里红楼、麒麟舞与教子朝天图共同织成一张文化地图这些历史符号是黄阁镇最深情的自述等待探访者倾听与铭记小南带你看下周在南沙!2000多个高薪岗位等你来南沙发布:最佳+1+1+1+1再+1!来源:文体南沙图片:文体南沙、印象南沙、黄阁新声、资料图编辑:胡霞霞、杜昀桐(实习)校对:张子笛二审:谢依庭终审:黄增才签发:齐华伟出品:南沙区融媒体中心(本文由“广州南沙发布”原创发布,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公众号不得转载改编,欢迎朋友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相关内容
热点内容